該情況的處理方式通常取決于工程的完成情況和驗收結果。具體來說:
1. 如果施工已經完成并且驗收合格,那么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款進行結算。如果實際結算金額與合同約定金額存在差額,那么這部分差額不予支付。
2. 如果施工完畢但驗收不合格,但經過修復后達到合格標準,那么也應當按照上述辦法進行結算。但如果修復后仍無法達到驗收標準,那么對這部分工程的款項不予支付。
3. 對于尚未完工但合同已經解除的情況,應當立即停止施工。根據(jù)已經完成的工程量和其質量,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結算。
在實際操作中,施工方通常會按照合同約定和施工慣例分期提交已完工程預算表、材料市場價表、工程取費表等文件,這些文件都應當及時提交給甲方簽收。如果甲方違反合同約定不履行批復、答復等義務,施工方可以依照已經生效確認的工程量、工程款的文件來計算應得的工程款。
此外,如果雙方在合同解約后對工程價款存在爭議,可以考慮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收集相關證據(jù)是非常重要的,如建設工程合同關系成立的證據(jù)材料、建設工程合同履行情況的證據(jù)材料等。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八百零六條:承包人將建設工程轉包、違法分包的,發(fā)包人可以解除合同。
發(fā)包人提供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不符合強制性標準或者不履行協(xié)助義務,致使承包人無法施工,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相應義務的,承包人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后,已經完成的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的,發(fā)包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相應的工程價款;已經完成的建設工程質量不合格的,參照本法第七百九十三條的規(guī)定處理。
在工程合同解約后產生的糾紛中,訴訟時效一般為三年。這是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然而,實際的訴訟時效可能會根據(jù)具體的工程部位和保修責任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對于工程一般部位,如一般土建、裝修和管道工程的保修責任,訴訟時效為合同約定的不少于2年的保修年限后二年;對于工程重要部位,如有防水要求的屋面、墻面、衛(wèi)生間的保修責任,訴訟時效為合同約定的不少于5年的保修年限后二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當事人不作為訴訟時效的抗辯理由,法院通常不會主動審查訴訟時效的問題。當被告提出訴訟時效問題后,原告需要承擔舉證責任來證明其訴訟請求未超過訴訟時效。因此,建議當事人在發(fā)生糾紛時及時尋求法律援助并妥善保存相關證據(jù),以便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工程建筑律師。